
2014 P Festival 節目手冊更正啟事
刊載於P Festival節目手冊介紹Hauschka之文稿,在編輯過程中將「獨立音樂和古典的可能交會點」一文部份文字誤排於Hauschka故事單元,使原文意混淆不清,對作者深感抱歉,並將文章重新刊載正確傳達其文章。
融合古典與獨立電子的預置鋼琴大師-Hauschka
文=陳玠安
巧妙融合新奇刁鑽的音樂元素
提到Hauschka,許多人直接會想起Prepared Piano(預置鋼琴)。的確,這是他的武器,也可以說沒有預置鋼琴,Hauschka的音樂不成立。
不過,即使不知道什麼是「預置鋼琴」,他的音樂依舊值得理解。「預置鋼琴」從概念轉換到實際成就,已經超過半世紀了,實在沒有必要再概念先行的設想它。「預置鋼琴」之所以出現就是為了打破既定的聲響藩籬,若又掉進樂理邏輯,實在可惜。
Hauschka把鋼琴變得不像是鋼琴,這樣的能力來自他對鋼琴的充分理解:幾乎不可能想像一個只有創意沒有能力的音樂家,在種種分類上琢磨而失去溝通意圖。Hauschka的音樂並不像John Cage或者Brian Eno等現代音樂大師艱澀,Hauschka善用真實的樂器進行悅耳的革命,翻轉著電子音色、室內樂與古典鋼琴之間的既定關係,許多既定領域的創作者,把其他元素「加入」自己的專業部分,但樂壇的「跨界」,已經發展到不僅只「加入」,而是「融合」。「加入」變得更像是在封閉的分類中找尋出路,由電子音樂家Four Tet為首,迸射於千禧年後的Folktronica樂風,便是極佳例子。「融合」才是真正關於音樂上的慷慨開放正解。
平實、從容,探索預置鋼琴的音樂性
於此之下,Hauschka的出現極為重要:幾乎無法想像「預置鋼琴」可以如此平實,來自機關的聲響與我們所認知的宣誓性美學態度截然不同。他的音樂邏輯並不承襲,亦不背離,從自己的作品,以及輻射出的多樣合作(混音、共同創作等),可以聽見 Hauschka 的從容,這份從容,造就他創作的一切。早年作品中的聰穎機靈,帶著和諧,婉約而刺激,新作中他又成功的刻畫了極簡主義的反射,往深沈潛伏的基調前去。
所以與其說沒有Prepared Piano,沒有Hauschka,不如說若沒有Hauschka,這世代的Prepared Piano是否仍會是前衛的概念而已?從概念出發實踐,進而再詮釋,這不只是再創作,這就是創作本身。所有的音樂類型再通俗再前衛,再新潮再親切,終究回歸創作者的心態。概念可學,心態難得。
能與觀眾溝通的演出
Hauschka的現場能呼應場景氣氛,透過即興演出回應觀眾是他的強項。那些繽紛的聲響不停敲打,鋼琴音樂從來不需要被顛覆,如果,我們願意像Hauschka一樣,運用自己做得到的必須,達成溝通。這才是本質的部分。至於在音樂上承襲什麼,接續了什麼,只是方便理解罷了。Hauschka從來就要打破這樣的理解,直接的溝通,「沒有交流的演出是最糟糕的情況」,他是這樣熱切的想要破除表面上可能的困惑詭譎,這是創作心靈的珍貴所在。